上述七個國家中,中國大陸是最積極的,從其中國國務院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可看出端倪,該規劃將人工智能發展分成3階段:
第一階段: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兆元。
第二階段: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志能成為帶動中國大陸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兆元。
第三階段,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慧經濟志會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兆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兆元。

另外,如上圖所示,可看出近年中國大陸專利申請件數,相較美國、日本一枝獨秀,可看出中國發展AI的企圖心,雖然以專利總量而言,美國還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大陸若是繼續以此速度成長下去,將很有可能趕上美國。
前Google CEO 施密特在全球安全高峰會上也表示,雖然未來五年內美國在AI領域仍是領頭羊,但中國大陸將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趕上美國,甚至超越,尤其中國大陸政府針對AI發展有制訂詳細計劃及目標,相比之下,美國政府始終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且受制於嚴格的移民制度,無法吸引更多優秀的AI人才。
無獨有偶,我國對於AI發展也不缺席,主要推動單位分別為:
(一)科技部:推動人工智慧,是以「小國大戰略」的思維,掌握AI創新價值,提升國家競爭力為願景,以我國領先全球的ICT產業優勢為基礎,透過5大策略,打造由人才、技術、場域,以及產業構築而成的AI創新生態圈,引導臺灣成為AI發展重鎮,進而孕育AI新興產業應用發展,策略如下:
1.研發服務-建構AI主機:以4年共50億元經費,有效整合國內資源,提供大規模共用、共享的高速運算環境,讓產業與學研界能專注於深度學習與大數據分析的技術發展與應用開發,並孕育AI技術服務公司,形成區域創新生態體系。
2.創新加值-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以5年為期,每年預計投入10億元經費,深耕人工智慧人才與技術研發,同時加入人文、社會等未來人工智慧於實際應用時所面臨議題之研究,形成世界級AI研發聚落,培養充足的AI人才。
3.創意實踐-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以4年為期,預計投入20億元經費,落實機器人軟硬整合與創新應用,提供年輕人動手做的實作舞台,催生臺灣智慧機器人產業所需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
4.產業領航-半導體射月計畫:以4年為期,將投入40億元經費,全力協助打通半導體業進入AI Edge的瓶頸,積極培育頂尖半導體製程與晶片設計人才,以提供半導體產業迎接AI市場爆發時急需的高階人才。
5.社會參與-科技大擂台:以擂台賽方式設定重大挑戰課題,廣徵好手參與投入。
(二)國發會:將AI發展納入「亞州矽谷」計劃,為完善臺灣創新創業生態系,本方案將由活絡創新人才、完善資金協助、優化法制環境、提供創新場域等 4 個面向著手,建構有利的創新創業發展的環境,孕育出多元的創新產業發展,如物聯網、大數據、擴增實境、 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相關措施說明如下:
1.活絡創新人才:吸引國際人才、培育在地人才。
2.完善資金協助:擴大政府資金範圍、強化政府資金協助功能。
3.完備創新法規:友善數位經濟相關法制。
4.提供創新場域:強化既有創新聚落功能,加強與國際新創聚落連結;轉型既有學校育成中心與知名加速器聯盟;促成國營事業、大企業與新創事業及加速器合作。
三、人工智能的下一步
以前的手機大廠Nokia有一個slogan非常有名:「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對人工智能發展很好的詮釋,在人類的工業發展史上,任何機器的誕生,從早期的紡織機、火車、汽車、飛機、到近年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動車等,我們總是希望不斷改良機器、發明機器,讓功能更強大的機器協助我們執行較困難或較無效率的工作,讓人類生活更便利、生活品質更好,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是如此,像siri可以回答任何我們想問的問題;Pepper可以跟人作簡單互動,甚至陪伴老年人,人工智能看似很美好,但是在道德上面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例如機器人有沒有人權?機器人會不會經過學習也產生跟人類一